王硕,一位南开大学金融学院毕业的研究生,历经多个行业的转型阶段,最后转战月子餐行业。我相信,成功从来都不是偶然,而是有迹可循。优秀的企业家身上一定有成就优秀的特质。如:慧眼独具、识人爱才、开拓创新...成功的路上并不拥挤,但能坚持下来的并不多。
人呀,真的是很矛盾。有的时候爱放大困难,好像比别人遇到更难、更多,有时候又爱缩小困难,甚至无视困难,脑子里只有未完成的事。这是两类人,也可能是一种人,创业对没有过类似经历的人难在意识和内心的渡劫。我一直以心里承受能力大自居,大学爱看悬疑剧,辅修了心理学,进而接触到大众心里学、个体心理学,而真正开始喜欢心理学是在接触到阿德勒的个体心理学之后,他提出重要的观点:目的论。当时痴迷般的读了好多书,仿佛整个人都通透了,好像什么事在阿德勒看来都有解决方法。我也一度成为朋友的泄压阀,吵架了找我劝和,找不到对象找我出主意,每次聊天一两个小时也是常有的事,那段时间我成就感爆棚。后来又看了《当下的力量》、《心流》心理学进阶版,帮助我看清了很多自身问题。
转眼到了毕业季,那个年纪不懂真正的迷茫,随大流考研、考公谋求一份“好工作”。那年,大三,为了考研而考研,我需要一个光环。考研那年是至暗时刻,就像在一条延伸很长很长没有光的路上走,有方向但却总丧失希望,唯一能做的就是做好当下事、做好眼前事,如果路上有光一定是心里的光。那年真不容易,后来才知道,那种偶尔昏昏沉沉的状态叫做焦虑。
转眼6年过去了,现在经历的,让我又回想起以前。现在需要的不是光环,是真真切切的突破和成长。对工作的突破、收入的突破和心智的再次成长。创业和学业不同,它和收入、家庭、未来和对未来的向往挂钩,所以产生的压力也是来自各方面的。我就是这“一种人”:能力不足、预期过高时会放大困难,情绪总是会在事实困难面前雪上加霜。心里一直有个声音:过去就好了,过去就好了......现在大概真的快过去了,心情平稳,遇事不躁。我想,真的会越来越好了。人呀,过久了安稳的生活,就很难有突破。身边朋友陆续结婚,每次聊天的话题大多数就都是和家庭有关的,工作聊得很少。北方城市的人热衷体制,热衷稳定,这种观点也是一代传一代。家里物质条件好的,不希望孩子过于辛苦打拼,可能上辈人闯荡的苦不希望再让这一辈人吃。家里物质条件一般的,以孩子找到稳定的工作为骄傲,没有冒险的资本。所以安稳就成了绝大多数人找工作的代名词。这几年发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:不管工资多少,好像大家的消费水平都是一样的。300元的自助需要提前预约,去晚了就要排队;放假就去旅游,高端护肤品几乎都能消费得起。之前我们称呼为“月光族”,现在可能叫“精致穷”更贴切一些。铺天盖地的广告无时无刻刺激着人们的神经,让本来平静的心时常有些小躁动。安稳的工作满足不了所有欲望,包括物质上的和精神上的。和朋友聚会,大家开始分析目前行业,说是分析,更准确的形容应该是“趣谈”,谈不出所以然,酒桌上的闲聊罢了。
我性格不固执,但通常已经决定好的事,就不太听其他人意见了。毕业后做过数据库,做过民宿,做过保险,做保险的时候,身边绝大多数人都不理解。随着年龄增大,阅历变多,同频的人变得越来越少。想做到突破,要么身边人有认知更高的人带,要么就得靠自己闯,摸索前进。如果身边有个能带你的人真的很幸运,不用自己想太多。但却是大部分人是没有的,我也没有。事情没决定之前会和朋友一起商量,如果做好决定了,就不会再提了。时间来到2023年4月初,老婆怀孕四个多月。那阵子我工作清闲,也是做保险的第三个年头,保险属于开头难,后面轻松一些的工作。难在刚入职没有客户资源。从保险小白做到稳定,月薪从2千、5千、1万、3万,到5万。想实现业绩上的突破要有大量、优质客户的支撑,虽然一直愁,但也愁不出结果。老婆怀孕那阵子,自己做饭少,大多数时间,中午在家点外卖。时间长了总觉得不健康,突发奇想去美团搜了下孕期餐、营养餐这样的词,发现居然没有!就挺纳闷的,肯定有很多同样需求的宝妈呀。虽然生育率连年下降,但现在生孩子可是越来越精细。继续去抖音搜发现,不得不感叹抖音的强大,某某堂、某某轻食,做同类产品的品牌很多,有一家店自营的,开了三四家连锁的,小有规模的,还真有点眼花缭乱。一直觉得品牌能做大做强是有道理的,无论团队、产品力和运营一定是优秀的。一上午的时间,决定如果要做,就做妈妈来了。接下来就是给信心打上基础。记得当时是90家店左右。心想,先考察看看目前开业的店有没有关门的,如果有,大概比例是多少,在什么地区。查了一下午,是否在经营、对应店铺的选址、覆盖区域人口都有了详细的了解,发现都在经营。令我印象最深的潍坊店,它是在市妇幼对面,石家庄店也是在医院对面。心里一下子有了底气,想找附近门店实地考察一下。于是联系了一家门店,想马上了解后定下来,但是因为时间不合适,就没去成。随即加了总部“明姐”的微信,想着那就直接去总部了解一下吧。微信沟通后,明姐说去总部咨询加盟事宜的都是基本定下来了,需要先自己把项目了解清楚。
一直燃着的火焰好像一下子压了下来,之前只是觉得这个项目好、能干,但是一直都没冷静下来结合自身情况认真分析。沉淀分析了一个星期,决定直接去郑州总部见“明姐”。2023年4月13号我来到了郑州,签订了项目,正式加入了妈妈来了大家庭。
从郑州回来特别开心。当时从郑州总部带回来一盒卡通面点,之后的一周,每周就吃这些卡通馒头,意识上先开始了健康营养生活,看着蒸好的小馒头,食欲都好了很多,美滋滋的非常开心。静下心开始着手找商铺,找商铺一是看位置,二是看价格,最初是在中心位置找,辐射周围20公里范围内。确定好目标后就在网上找,找中介找。过程并不像想象的那样简单,铺子不是太大就是太小,要不就是一层小二层大。连着找了一周也没有太合适的,从地图上看,如果太中心的位置,那环城四区则配送不到,赶上早晚高峰,送餐压力会很大。综合对比了一下,决定换个思考方向—市区两点模式。一店位于市区便西方向,能够辐射市区全部及西青北辰部分区域;二店位于市区偏东方向,辐射市区和东丽区部分区域。当然这也不是当时完全想到的,当时资金有限、风险未知,只能把所有精力放在一个店上,另一个店的预想也只能慢慢提上日程。确定了明确方向,开始新一轮找铺子环节。前提条件都卡满,很快确定了区域,很快找到了商铺。总听说,运气和努力是分不开了,运气也很重要,找铺子的时候切身体会到。我们找的这个铺子还没有挂到网上,是找的中介,他们的单位刚好在这个位置,刚好要换位置。一切都刚刚好。闲暇的时候看群里小伙伴们陆续开业好羡慕,也会期待自己店开业的那天是怎样的场景。确定好了店铺,下一步就是装修了。装修到现在也是唯一被很多人诟病的地方,当时在小红书找了一个设计,约好时间到店里见面。挺年轻帅气的一个小伙子,也比较信任他,后面比较忙,装修这块大多数决定都听的他的。5月7号来到郑州总部培训。激动又忐忑,这是第一次正式和大家见面,来的人很多,有南京、泸州、宿州、榆林、晋中、银川等,大家年龄都差不多,很快就熟悉了。因为同一件事聚到一起,一起培训,一起头脑风暴,一起吃喝,这种感觉超级棒。印象最深的还是秦老板,对数字、成本计算特别敏感,当时我还处在懵懂的状态,只记得他说一定要三个月回本。前三天培训是理论课,现在基本记不清是什么具体内容,当时用笔记本记了好多,有营养基础、配餐、销售流程等。后两天开始实操课,经过三天的理论课学习,脑子累了,屁股也累了,哈哈,但是一听要实操了,马上兴奋了。总部的乔龙刚厨师先教我们做一份完整的试餐。从制作到摆盘,一步步非常详细。在盘子上用果酱做装饰,卡通面点,做整套试餐。从前期备菜到成品。最后大家把餐品摆在一起,很壮观!在培训学习的过程中,店里也一直在装修,不过工期和当时预期的有出入,当时说20多天就能完工,但是返回天津一看,进度还是比预想的要慢,不过都在一步一步进行中。之前偶然看到新乡店的装修风格,简直就和之前我设想的门店一模一样,但是无奈我这个商铺上面是居民楼,楼顶管道太多,没办法搭建二层。现在想,虽然装修有很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,但在当时看来,这已经算是有限资金中比较完美的了。5月26日,门店牌子正式挂上了。5月29日,后厨厨具进场,距离试营业的日子也开始倒计时了。硬装基本结束,只剩下软装。桌椅板凳网购,自己组装,那几天基本都是晚上八九点回家,那叫一个充实,那叫一个累。现在想想,都佩服当时自己的精力。6月9日,开启试营业。即使该准备的都准备好了,却总觉得还有很多东西没准备。
图中是做的第一份试餐,9号试营业当天来了9位孕妈试餐,其中签单8位,业绩差一点突破5万,着实有些飘飘然。从试营业的火爆,到后面的逐渐稳定,一个月过得很快。6、7月其实非常顺,业绩不愁,眼前的事也能快速解决。6月27日、28日也是第一届妈妈来了全国厨师大赛特别想去参加,想给一直绷紧的神经放松一下。唯一的难点就是:刚开业的时候还没有停餐日,用餐宝妈并不知道停餐,即使有一个宝妈家里解决不了餐食的问题,我们也去不了。抱着试试的心理打了一遍电话,宝妈竟然都表示理解,真的是神仙宝妈!同时,我们也就可以去参加厨师大赛了。也就是从这个月开始,我们就延续了停餐日,全员整理厨房卫生的习惯。为参加厨师大赛,我们还特意租了车,玩就要有玩的样子!这里要特别说一下我们店的厨师——李纯振,他心思细腻干活麻利、从不拖泥带水,大家都喊他:振哥。确定了厨师大赛时间,我们就开始准备比赛。从赛前准备,到做各种花样造型的菜品,细致、精美的摆盘,到赛中沉稳客观的讲解,无不体现出对完美的追求和工匠精神。按振哥的话说:“没有做不好的菜,只有没做好的菜,菜品即人品”。
作为餐饮小学生的我,其实并不能直观的看出厨艺精湛,更多的是站在客户角度对餐食提出建议、改进方式。也就是这次厨师大赛,让我有了更深入的了解。月子餐不仅追求好吃,还要讲究营养搭配均衡,做到每天不重样,是对脑力的极大考验。比赛开始之后,一直充满期待,从刀工比拼开始就一直想往台上跑,哈哈!只能用震撼二字形容,毕竟这种场面以前只在手机上看到过。每个环节有新的比赛开始,“哗啦”一下嘉宾席上就没人了,都去台上拍照,估计不只是我没见过这种场面吧,哈哈。每轮比赛结束会公布上一轮比赛分数,记得每个项目得分都比较高,一天下来,我们真的拿到了冠军!也就是从那时起,我们好像名声在外,比赛结束后,陆续有其他门店加微信,想看朋友圈的餐品图。开业经营两个月并没感到困难,心想是不是能一直这样,这不就能躺平了?
未经历过的事让人成长,但也最难受。进入8月后,心情好坏全都决定于业绩。记得8月上半个月不理想,然后进入恶性循环。不想看手机,也不想发抖音,不想聊客户,甚至不想去店里。睡觉半夜有几次会突然惊醒,然后心开始焦灼、难受。每天早晨醒来脑袋昏昏沉沉,找不到以前高兴、轻松的感觉了。可以说,这是从未有过的感觉,究其根本,还是怕赔钱了。这种感觉是不受大脑控制的,头昏脑涨,做一会事情就会累,想躺着。后来我意识到,这种状态必须借助外力调节了。这种感觉和之前考研自己在屋子备考时很像,那时能腾出时间运动,现在不太可能固定时间运动,只好去医院看看大夫了。和自己预想的一样,长时间神经紧绷,没有释放口,得不到缓解。从医院拿了药,状态好转了一些。起起伏伏经历多了,明白了,也就慢慢适应了。业绩月初不好,也许月底好:月初好也许月底不好这个月不好,也许下个月会好。 2023年11月,迎来了妈妈来了品牌年会,也结识了很多门店的老板,不由地心生佩服。尤其是南昌店的倩倩,演讲沉稳、大气,后来听她说:经历的事多了,慢慢也就磨炼出来了。刚开业的时候有冲动、有期待、有沮丧、也有惶恐,每一个绞尽脑汁处理的客诉、每一个突然惊醒的凌晨好像烙印在心上。但是经历了一个完整的春夏秋冬,现在回想,也不过如此。
作为餐饮小白的我,很庆幸自己没有选错:没有选错行业,也没有选错品牌及品牌背后的团队。月子餐是刚需行业,看起来赛道窄、生育率也连年下降,但其实现在的宝妈更有健康饮食理念:月子中吃好,心情好才能开开心心坐月子,摒弃老传统,老观念,宝妈也需要悉心呵护。尤其对二胎宝妈来说,有了一胎照料宝宝的经验,解决了吃饭的问题,带宝宝基本得心应手了。除了赚钱,月子餐这个行业也是能带给你成就感的行业。记得第一次送术后营养餐,是在第一中心医院的一位做肝移植的叔叔,因为术后身体虚弱一直不能用药,大夫说再不吃点东西就会影响后续治疗了。午餐送到病房的时候,叔叔还在躺着,我也没敢多问。晚餐送餐的时候,大夫正在查房,听到对话,大概意思是叔叔中午吃了挺多的,精气神好一些,能继续用药了。听到这些当时很开心,走到停车场的路上感觉自己都升华了。另一个是家里有病人的黑龙江的姐姐,自己刚生完孩子,在家照顾孩子,母亲到天津治病自己在家帮不上忙,心里非常愧疚,当时我们也聊了很多,把当时姐姐发的原文附在下面:
弟,感谢您能屈尊让素未谋面的我叫您这么亲切的名字,对您表示如此的青睐,是真心被您的素质折服。开始的接触始于我和我母亲最孤独无助的时候,我家在黑龙江,因为手术后感染匆忙地又回到了天津,这个一个月前手术的地方。此时母亲的状态很糟糕,由于化疗导致身体的不舒服,她已经很久不怎么吃东西了。百般无奈之下,我突然想到了我今年五月在我们当地生孩子时吃过的“妈妈来了”孕妇餐就这样认识了您。您了解到我的情况后,不仅给加了量,每天还噓寒问暖,满足我脆弱母亲的所有情绪与要求,您无愧您的学识,您的优良服务真心让人感动,有了您,让我在家里可以安心照顾婴儿,让我可以安心的知道母亲吃的很有营养,然后擦掉眼泪不再哭。谢谢您,弟,有幸与您相识,相知,如果您不嫌弃,真心想交您这个朋友。今日离别,是为了今后更好的相聚。我们后会有期。祝您买卖兴隆,财源广进!
哈喽姐,今天是2023年最后一天啦,前几天看完你给我写的东西,真的很感动,不想潦草的回复几句,所以一直到今天闲下来才回复。姐,咱俩情况其实还挺相似的,家里同样有病人,也同样刚生完宝宝不久,所以当时你一说,我就明白那种感受,我也非常想在我能力范围内最大程度的帮助到你。恰巧每年的这个时候我都会写一个年终总结,前两天我收到您给我写的东西,当时正在开车,送完餐停下车看的时候,高兴了好长时间,是那种付出被认可初心被肯定的激动,我还得瑟的和“妈妈来了”群里的小伙伴分享了,他们还对我们的服务表达了认可,我一直追求把服务做到极致,现在想想,极致的服务无非是做到感同身吧。一年中也有其他宝妈给我写过类似的,但是姐,你写的是我看完舍不得关掉的那种,谢谢你的肯定。可能咱90后创业人身上还有一些“棱角”,是经历百般刁难不变的态度,是经历偶尔的疲惫还能站起来的心。每次让我特兴奋的不是每个月能有多少业绩,钱是赚不完的,我更想在这个平台交更多的朋友,遇到更多双向奔赴的人。希望2024年我们都更好一些,也祝愿阿姨2024年身体健康,早早恢复。
正如妈妈来了的宣传口号一样“用味觉传递温暖,用爱心打造品质”,是我们一直在践行的使命。宝妈等特殊群体需要我们细致的服务,精心的呵护。
2024年是妈妈来了品牌五周年,期待下一个五周年,期待300家店的年会,也期待天津店的下一个突破。
好项目犹如角落里那一缕光,不会照耀到所有人,需要双向奔赴。30而立的年纪,正值迷茫,“妈妈来了”就是我的那缕光,让我重新找到方向。经营期间,遇到百般刁难的人和事,你们就是我的那缕光,告诉我方法。现在我也想成为别人的那缕光,期待更好自己。